首页 > Java > Spring AOP 实现自定义注解

Spring AOP 实现自定义注解

自工作后,除了一些小项目配置事务使用过 AOP,真正自己写 AOP 机会很少,另一方面在工作后还没有写过自定义注解,一直很好奇注解是怎么实现他想要的功能的,刚好做项目的时候,经常有人日志打得不够全,经常出现问题了,查日志的才发现忘记打了,所以趁此机会,搜了一些资料,用 AOP + 自定义注解,实现请求拦截,自定义打日志,玩一下这两个东西,以下是自己完的一个小例子,也供需要的同学参考。

1. 注解如下:


package cn.bridgeli.demo.annotation;

import java.lang.annotation.ElementType;
import java.lang.annotation.Retention;
import java.lang.annotation.RetentionPolicy;
import java.lang.annotation.Target;

/**
 * @author bridgeli
 */
@Target(ElementType.METHOD)
@Retention(RetentionPolicy.RUNTIME)
public @interface MyLog {
    /**
     * 方法描述
     *
     * @return
     */
    String desc() default "";
}

2. 切面


package cn.bridgeli.demo.annotation;

import cn.bridgeli.utils.AuthorizeUtil;
import cn.bridgeli.entity.Principal;
import lombok.extern.slf4j.Slf4j;
import org.apache.commons.lang3.StringUtils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ProceedingJoinPoint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annotation.Around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annotation.Aspect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annotation.Pointcut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stereotype.Component;

/**
 * @author bridgeli
 * 1. 这是一个切面类
 */
@Aspect
@Component
@Slf4j
public class MyLogAspect {

    /**
     * 2. PointCut表示这是一个切点,@annotation表示这个切点切到一个注解上,后面带该注解的全类名
     * 切面最主要的就是切点,所有的故事都围绕切点发生
     * logPointCut()代表切点名称
     */
    @Pointcut("@annotation(cn.bridgeli.demo.annotation.MyLog)")
    public void logPointCut() {
    }

    /**
     * 3. 环绕通知
     *
     * @param joinPoint
     * @param myLog
     * @return
     */
    @Around(value = "logPointCut() && @annotation(myLog)", argNames = "joinPoint,myLog")
    public Object logAround(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, MyLog myLog) {
        // 获取方法名
        String methodFullPathName = joinPoint.getTarget().getClass().getName() + "#" + joinPoint.getSignature().getName();

        // 获取参数
        String params = StringUtils.join(joinPoint.getArgs(), ";");

        Principal currentUser = AuthorizeUtil.getCurrentUser();
        log.info("当前登陆用户:" + (null == currentUser ? "" : currentUser.toString()) + ",进入 [ " + methodFullPathName + " ] 方法, 方法的描述:" + myLog.desc() + ",参数为:" + params);

        // 继续执行方法
        long startTime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;
        Object result = null;
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result = joinPoint.proceed();
        } catch (Throwable e) {
            log.error("切面执行报错,参数:" + params, e);
        }
        long elapsed = System.currentTimeMillis() - startTime;

        log.info("[ " + methodFullPathName + " ] 方法执行结束,返回值为:" + (null == result ? "" : result.toString()) + ",用时:" + elapsed);

        return result;
    }
}

然后只需要在想使用的地方 @MyLog 就可以了,当然也可以加上 @MyLog(desc = “这是方法描述”),这样打出来的日志还会有方法是做什么的,别人看日志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。

需要说明的是,我在写这个切面的时候遇到的一个小问题,在网上看 AOP 的注解,很多人在举例子的时候都是不关注 @Around 的返回值,所以方法的返回值都写的 void,因为我对 AOP 也不是很熟,所以当时同样写了一个 void,结果写好一测试,返回拦截也正常,日志也打印了,被拦截的方法执行也挺正常,但是就是没有了返回值,当时还很奇怪,然后随便试了下返回值改成 Object,竟然对了,所以这是一个小坑,也是很多人没有说明的一点,大家可以注意下,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容易想到,@Around 是环绕拦截,在执行完被拦截的方法之后,会继续执行切面方法,如果切面方法没有返回值,那么自然而然就没有返回值了,同理 @After 拦截个人猜测也应该有同样的问题,大家可以测试下。

最后再说一个小问题,大家应该可以看到在切面方法里面,我没有使用 StringBuilder,而是直接用了“+”,个人曾经看过一些资料,JDK 的 JIT 技术和编译器优化,会把“+”优化成 StringBuilder(对循环无效,还需要自己老老实实的写),所以挑简单的写了。

全文完,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,请花 1 秒钟帮忙点击一下广告,谢谢。

作 者: BridgeLi,https://www.bridgeli.cn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bridgeli.cn/archives/655
版权声明: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作品,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原文链接。
  1.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.

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